為了保證大秦鐵路重載列車的運轉平安,每趟列車最后一輛車上都裝置有一個“尾巴”,學名叫做列尾裝置。現年57歲的大秦車務段秦皇島東站列尾主管朱先生,就是專給列尾安裝問診把脈的保健醫生,今年是他守護春運的第38個年頭。
干好列尾“保健”離不開“干一行專注行”的錦上添花。大秦鐵路西起煤都大同,東至渤海之濱,橫跨桑干峽谷,穿越燕山山脈,一路地形復雜、坡道眾多,擔負重載任務的兩萬噸列車由210輛組成,從車頭到車尾足有2600多米,排風制動的同步性能決議著列車運轉的平安,而這臺小小的列尾安裝經過接納大秦線特有的G網信號,就可以完成重載列車機車與尾部排風制動的同步。“從2004年我就干起了這份列尾保健工作,當時沒有成型的作業規范,我們就從實干中一點點探索總結,協助制定了列尾機車置號、檢測裝置等作業規范。”喜好無線電的朱提起專業來興致更高了。列尾裝置內部的單元零部件構造復雜,調度指揮系統投入運用,固然技術設備不時改良晉級,朱明在檢測錄入時卻得心應手。“目前我們運用的列尾分為“可控”和“雙模”兩種,適用于不同的重載列車。”每次作業前都要與集中樓行車指揮人員做好聯絡,確保裝置型號[敏感詞]無誤,保證列尾與機車的“一對一”關系確立。
守護重載平安離不開“擇一事終終身”的執著專注。今年春運,電煤保供運輸任務艱巨,每天車站僅編組始發的單元萬噸列車就將近20列,列尾裝置需求往來穿越于三個作業場,每班每人走行間隔到達10公里。大負荷、高強度的工作對人的體能和專注度是宏大的考驗,而工作的性質卻不容有絲毫偏向。朱明每班要做的就是及時抵達現場做好列尾裝置工作,對設備停止精準檢測,檢查排風量、排風電流、電池容量、風壓反應精度、無線信號輻射強度,然后把每一項數據都錄入到列尾調度指揮系統,并隨時做好應急準備。“今年春節我就遇到了一次突發的毛病,列尾主機數據不能上傳到調度系統,這要是耽擱了開車我個人挨批是小,影響了運輸大局可不得了。我們立刻查找毛病緣由,從核對IP地址到重啟串口效勞器設備,僅用了12分鐘的時間。”朱先生自豪地說,“看著動身的列車上裝置著經我手檢測的列尾,就特別有成就感,我會把這個醫生當好、當下去。”
朱先生作為一名大秦線上列車“尾巴”的保健醫生,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,不無視任何細微變化,一絲不茍、傾注匠心,把高質量開展表現于每一次上崗、每一次作業,這也正是斗爭在這里的人們“負重爭先、勇于超越”大秦肉體的表現。